最近我临时升级了一下我的影院系统,熟知我的人都知道,我之前一直在用的系统是:OPPO205碟机+天龙7200wa AV合并机。扬声器配置是5.1.4,具体起来地面5声道是宝仙娜P5,低音炮为宝仙娜P15A,而天空用了4个JBL control one。这次我临时加了两个组件,一个是7声道的宝仙娜PA2100后级功放,另外一个是马田芦根的dynamo-800x 低音炮,这个低音炮属于密闭设计,单元尺寸为10寸。这样一来,就得到一个AV合并机加7声道后级的双炮系统。
有了AV合并机有必要升级后级吗?
首先先说说日系功放的功率问题,我们知道日系AV功放产品线以合并机为主,分前后级的往往只有旗舰的少数型号。而前后级因为解码运算和功率放大使用两个独立组件去工作,因此从声音表现上肯定时要优于合并机的。
而很多时候很多人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前后级,而是从合并机逐渐升级上来的,因此也出现了在合并机加后级的这样的搭配。而此次我也采用这种搭配,我使用的这台天龙7200wa是5年前上市的,在当年也是天龙AV合并机中的旗舰产品。当然现在很多的新天龙合并机如6700 8500,已经超过了它的定位。而7200目前推我这套5.1.4的扬声器,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我还是想看看加入一个后级之后,究竟会有多大提升?很多论坛网友经常会发帖讨论,有没有必要去加后级,当然这是分情况的。
1. 当你的房间面积不大,音箱单元口径很小,也没有开很大音量的需求时,我觉得合并机也是够用的。
2. 如果你的房间面积很大,或者有专门的影音室,音箱单元很大,对声音的动态、音量、密度等等有更高的追求,这时就可以考虑后级了。
PA2100后级听感
在接线上,我把地面的5个宝仙娜P5接到了这台后级上,四个天空依然交给天龙合并机负责。那么这次从我听感上来说,加入宝仙娜PA2100的这个7声道后级以后,提升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动态范围的增加很大,声音更加的犀利。尤其是播放一些动作片,比如《第一滴血4》和《速度与激情7》火爆的枪战及飙车桥段,相比原来的系统表现更加出色。
七声道后级 宝仙娜PA2100
我们仔细看一下这台后级,首先能看到这个黑色的金属机身,非常厚重有质感,机器的重量也达到23KG。后部给出了平衡和RCA输入,连接时要注意有一个用于切换的拨杆开关,要让它处于正确的位置。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后级的接线端子,比在日系功放看到的做工更好更有质感,非常高大上。它支持线头缠绕也可以使用香蕉头,我自己是更喜欢香蕉头多一点,因为插拔更方便。
从上述参数可以看到,它这7个声道,每声道的功率有300W,算起来刚好是2100W,我猜这也是它型号得名的原因吧!那么从官方给的开箱图可以看到,它内部采用七个独立通道设计,功率储备更加的充沛。
功放功率和扬声器的关系
我们经常会讨论多大功率的功放可以推得动音箱,很多人可能会怀疑一个小瓦数的功放,能否推动很大的HiFi音箱,并让它出很大的音量。其实这里要看到扬声器的规格里,通常有一个灵敏度的值,这个值的单位一般表位DB/W/M,代表在一米的距离如果给他一瓦的功率,它可以产生多少的DB的音量。这就是说假如一个音箱的灵敏度为87DB/W/M,那么在距它一米的位置给它加一瓦的功率,音箱就可以得到87DB,这已经是很大的声音了。
另外在功率推动音箱的过程中,其实多数的电能都转换成了热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说8欧的音箱和4欧的音箱,4欧要更难推。因为根据欧姆定律,在相同电压的条件下,4欧音箱会更快达到功放的最大功率。
看到上述两点,有人也许问既然很小的功率也能达到很大的音量,而功放的多数电能都转换成了热能,那为何还要说4欧的音箱难推?其实这是因为我们HiFi发烧友极高的不失真的追求,这也就对功放的功率提出更苛刻的要求。而根据经验,功放功率和音箱功率的科学配比为2:1是相对合理的,有更多的功率储备当然更好,可以让功放推动更加游刃有余。但注意如果功放的功率大大超过音箱能承受的功率,也会出现烧坏音箱的情况。而功放的功率不能满足音箱需求时,你会明显感到声音动态有所压缩,密度、力度、声场都会被影响。
功放的功率为什么不能直接作比较?
很多人都会去比较功放的功率参数,来判断功放的推力,实际这是不合适的。因为你仔细查看官方给出的相关参数就能看到,它所给出的参数是带有一定的测试条件的,比如负载多少欧姆的扬声器、多少失真、几声道的情况下测试的。因此是不能忽略这些测试条件去直接对比功放功率的。
产品的功率指数,也存在各种有意无意的虚标,这是因为功率也分为很多种,如峰值功率(瞬时功率)和持续功率。有些有源低音炮产品的功率会标出上千瓦,但实际上这指的是它的瞬时功率。这个数值是在极为苛刻的条件,设备所能达到的一个指数。从这点上,很多人提出的好的HiFi后级也可以成为好的影院后级,是未必成立的,因为影院系统需要非常大的动态范围需要很高瞬时功率,而HiFi追求更多的是持续功率。
马田芦根dynamo-800x 低音炮
其实马田芦根的低音炮产品非常多,仅就dynamo这个系列就有6款,最小的8寸单元dynamo 400,10寸的dynamo 600X和dynamo 800X,还有更大的12寸dynamo1100X和15寸的1600X,可以满足你各种使用需求。我们这次刚好选了一个处于中间800X,它是一个10寸的密闭低音炮,内置了DSP等很多功能。
我们看到它是一个向下发射的低音炮,而下方四个支脚其实是可以拆卸的,在设置好背板以后,可以将支脚安装到背板上,把它进行90度翻转,摇身一变就成为一个前发射炮。而包装里也提供了配套网罩,在你把它调成前发射时可以使用。从设计上的确别出心裁,不亏是苹果CEO乔布斯曾经使用过的品牌。
背板上有很多接口,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将低音炮信号线直接插入LEF IN就可以了。除此外还提供了触发器、USB升级。如果另外购买一个SWT-X 无线收发器,还可以把它作为无线低音炮使用。
另外它的控制,除了使用背板以外,还可以通过APP来进行。使用APP时,要将这个SETTING CONTROL 拨到APP上。它配套有两个APP,一个是圣歌的ARC MOBILE,一个是马田芦根的SUBWOOFER CONTROL。APP通过蓝牙与低音炮连接,连接快速,APP的设计也非常友好。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ARC MOBILE,这个APP主要是用于房间矫正,支持使用专用的麦克风,更方便的是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按照使用提示,第一次使用要先用低音炮来矫正你的手机麦克风,接下来将手机举到你皇帝位,进行五点测量,整个过程也很顺畅,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我们可以看到它打开和关闭时,REW测量出的曲线变化。
而日常的操作基本都是靠SUBWOOFER CONTROL来完成的,它也是靠蓝牙和音箱连接,
不仅提供了音量控制,而且还有三个DSP模式,分辨是电影 音乐 和夜间,夜间打开时会压缩动态,来避免扰临。
下方两个按钮一个是ARC的快捷开关,而SWEEP可以让你测试房间共振的。从下面的SETTING可以进入更多进阶设置,包括滤波,可以设置为BYPASS可以自己设置分频点。
比较特色的是它还有一个20-30HZ增益功能,可以在这个频段加减正负10db。从下图可以看到这个增益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外一些就是诸如PHASE相位,出厂设置,设备自定义命名,低音炮信息页面等等,总之功能还是相当丰富的。
dynamo-800x使用感受
虽然它的单元尺寸只有10寸,但它还是沿袭了马田芦根密闭炮的优点,非常快速、有质感。以往大家对马田芦根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屏风音箱,但这次使用下来,我觉得它的低音炮也是非常不错的。
双炮系统的提升
这次我将dynamo-800x和我原有的宝仙娜P15A一起接入到7200功放,组成了一个5.2.4的双炮系统。我们常说双炮系统的好处是最大程度的削峰填谷,而且皇帝位也会更加宽泛。至于摆位,之前也在其他帖子说过,可以摆在房间的角落,像这两个都是密闭炮,也非常适合摆在角落。摆位方式可应采取对角线,或者房间前面两个角以及后角都是可以的。我们再来看下使用双炮前后的曲线对比。
总结
这次下来使用双炮也好,使用后级,都有不小的惊喜。声音的提升很大,收获也很多,我现在是一个坚定的双炮支持者。当然也有人提供三炮四炮等多炮的玩法,但我觉得双炮可以很好的完成80%的效果,如果想要追求更高的追求,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低音炮来实现,但首先要考虑你的功放能不能支持,因为很多像日系的功放,只提供了双炮,因此可能首先要考虑升级更高端的前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