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笔者向大家介绍过这个来自美国的LightSpeed品牌,该公司专注电源制品的设计和生产,其产品主要以电源排插等处理器擅长。说起LightSpeed品牌的电源排插,品种丰富、型号也有很多的细分,继往期向大家介绍了CLS 609后,本期笔者向大家介绍另一型号X系列的H1产品,从功能和复杂性都是比前者有不少提升的,但外表的设计风格基本保持相近,一眼看就知道是LightSpeed旗下的产品。
LightSpeed的X系列H1电源排插,沿用了LightSpeed一贯的“No Coil No Transformer”,即不使用任何线圈和变压器,从而消除一切振动及噪声对系统产生的负反馈。谈到品牌历史,LightSpeed成立至今也不是短的,创办人Michael Chang创办于1991年,起家地点在美国的俄亥俄州。最开初Michael Chang只是一名手工制作电源线和滤波器、并对成品进行各种测试的工人。由于他在电制产品方面有着出色手艺和经验,LightSpeed在其带领下亦获得迅速的发展,其产品均有着过滤能力强和成本低(售价也随之降低)等特点,自然在市场上也大受欢迎。对于Michael Chang为什么会产生创办LightSpeed这个念头,源自于他对市面同类产品的不满意,Michael Chang设计的方向是要消除AC(交流)电源上的污染,且不走市面上内置变压器和线圈的做法,他认为这些元件会制造更多的噪音和谐振。对于这个设计理念,Michael Chang确实达到了,其产品上市后获得各地用家的赞誉和好评。
HyperDrive“超光速引擎”
本期笔者要介绍的LightSpeed H1电源排插,当中使用到了一个很划时代的名字——HyperDrive“超光速引擎”,也让笔者想起了某部科幻喜剧。当然,HyperDrive在这里预示有着极强的导通性能和传导性。由于采用了该种HyperDrive超光速引擎技术,也令LightSpeed H1比其他产品有着更低的噪音水平。同时产品更经过Michael Chang的精心调校,进而加强了舞台的真实感、动态对比度、细节及三维效果。H1电源排插采用了新开发的Filter Core“滤芯”,具备Core-L3滤波能力。
在背面板方面,H1的电插座非常丰富,共有6组即是12个,但这次每个电插座的分工好像更加明细,如除了digital、analog、amp外,更增加了TV和Phono等针对视频和唱头放大器的电源供应。但不知道用家有没有细心留意到电插座的细节,例如厂家把插座的颜色有所识别区分,从而对用家起到警示作用。amplifier插座采用了红色接头,以标识针对大电流和大功率使用。而针对Digital数字接头的则采用了灰色色调,模拟Analogue的则以白色作标识。而另外,在每一组电插座上,都有一个绿色的“点”,与一旁的HyperDrive相对应,换言而知,应该就是采用了HyperDrive作为技术支持,让供电效果更佳理想。在主电源ICE插座下,还有两个Fuse保险装置,分别针对“数字”和“模拟”,对用家起到更好的用电安全,也方便用家更换更好的补品或维修。H1支持最大功率为2500瓦输出,具备560焦耳/30000安培的浪涌保护能力,最大可允许连续输出电流为20安培。
在规格参数方面,H1排插Digital输出采用了Core-L3 level 1滤波能力,在Amplifier输出方面则采用了Core-L3 level 2滤波能力,在Analog方面则采用了Core-L3 level 4级别的滤波能力,最后在TV/Phono方面则为Core-L4 level 4级别的滤波能力。LightSpeed在随后的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常见问答)中亦做出了相关解释,Level 1为 1次电源过滤,Level2为2次Level 1的电源过滤,而Level 3则为3次Level 1的电源过滤,当然过滤次数越多电源的纯度则越高。现场雅咏负责人亦向笔者透露,如果在日常使用上,建议相应的器材应该匹配相应的插座,已获得最好的音质效果以及相应的滤波能力。
LightSpeed的初心和效果
有很多人会觉得,LightSpeed是否跟大多数排插和电源处理器同质化,其实不然,因为LightSpeed主打的是无线圈和无变压器的电能输送,相对市面以电磁电感方式的效果很不同,LightSpeed从而让电噪声和微振动降到最低,甚至是极低。LightSpeed旗下的这些插排,真正的预期是什么呢?是的,务求令声音的改善永远是终极。但这LightSpeed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呢?经过一番资料的分析后,得知LightSpeed主要以Transmission Line方式设计,进而减少无线电频率干扰等情况。另外,该H1提供大大降低EMI和RFI影响,让排插当中实现更干净的线路传输。
人声凝聚、结像清晰、声音饱满
在播放《The Look of Love》人声专辑时,笔者把CD机的电源线接驳到digital插座上。经过反复的插拔声音比较,在多位编辑们的金耳朵比较下,声音大致变化如下。在使用LightSpeed H1后,人声表现比较饱满,声场更加宽阔、解析力也很到位,结像非常清晰。最值得一说的是在使用H1后结像感觉是大幅变化的,从原来松散飘渺的效果变得更加紧凑和凝聚,歌手站立的位置也变得更加像真的有定位感,而非随意站立和口型庞大。接着再播放《The Man You Were》,在使用LightSpeed H1后,声音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深情和惆怅。人声是变得更为通透饱满,如站在声场中间歌唱,仿佛可以看到歌手的嘴型,喉音和吸气声都变得有所和谐,和音乐渐渐融为一体,仿佛那是旋律的一部分,乐器围绕在旁边,尽管音量上人声没有任何强调,但乐器完全不会抢过风头。
弦乐变得更细致、富有质感和线条感
接着笔者继续播放《马兰士14周年纪念试音碟》中的弦乐四重奏,感觉细节非常丰富,弦乐器擦弦质感和定位非常清晰,能准确分辨出多把弦乐器的位置,有充实的空间感。就连乐器的线条、轮廓也能准确地呈现。整体音场非常开阔,声音通透,饱满丰润,生动自然,使用LightSpeed H1后,声音更为自然不作一丝做作之态。而在穆特小提琴曲目中,强奏的力量在弦乐中充分表现,力量充沛、敏捷锐利,快速淋漓,让在场的编辑感觉音乐细节的细微比较非常好玩。在整个拉奏中,穆特把小提琴的音乐性有着极强的再现能力,现场感相当真实,极富质感和线条感,把小提琴超高频延伸犀利之处充分展现。
低频动态扎实,下潜分析力提升
在播放《鬼太鼓·疾走》,在没有使用LightSpeed H1前,声音尤其在低频方面有显松散,扎实度并不足够,而在比较是否接驳LightSpeed H1标有HyperDrive绿点的插座,声音明显实感更强,每一下鼓槌的敲击都有着大力量的展现,冲击力和前冲性都有着极好的体验。由于在使用LightSpeed H1后,得益于展现更强的真实感和绝佳的分析力,整个系统在动态和低频下表现得更为从容自若,全频段平衡感极为出色,完全没有不适之感。而在重播大型交响乐的演奏乐段时,乐队中的铜管组嘹亮夺目却不刺眼,提琴组也展现出顺滑密实而不紧张的节奏,敲击组强悍有力而又不过分刺激,所有乐器的声音和谐富有生命力,线条清晰。在低频方面,下潜的力水变得更为惊人,分析力更强,混沌和模糊感大幅减少。
总结
在采用了新一代HyperDrive技术下,LightSpeed H1在声音的再现能力方面有着更出色的展现,不但在人声、弦乐抑或是低频大动态乐章方面,都给人焕然一新之感。当然,笔者在实测时比较的范围针对讯源方面,如果同时把放大器等环节都接驳到相应位置,相信变化会更加明显,效果也是绝佳。也因此,如果用家购入LightSpeed H1后,一般都会把电源线全接上,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试验接驳带绿点的HyperDrive插座的声音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