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er & Kreisel IW150/IW150T:毫不妥协的专业级制作



1.jpg


在录音室安装监听喇叭,最正统的安装方式是把喇叭箱体整个嵌入墙中,只露出正面,专业名词叫做Soffit-Mounting,这种安装方式是为了避免喇叭边界干扰响应(Speaker-Boundary Interference Response/SBIR)引起梳状滤波效应,因此能使低频变得相当平坦。我们现在正在说的“嵌入式”安装不就是跟Soffit-Mounting一模一样吗?只是大部分玩家,甚至部分厂商都认为嵌入式喇叭都是装潢同时施作,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视觉更美观、更不影响生活动线。室内美观固然很重要,但嵌入式喇叭的性能却不太受到重视,甚至让人以为只是次等制品。


2.jpg


图左:新款IW150虽然型号没有特别标示第几代,但实质上已经是单元全面更新的第三代。新IW150比照S150三高音阵列与双中低音单元配置,换装Miller & Kreisel与Scan-Speak研发特制的1.1吋高音与5.25吋玻璃纤维振膜中低音单元。


图右:IW150T适宜安装在座位两侧的墙面上,它是结合单面与Di-pole环绕喇叭的设计,下方的二音路朝座位区发声,上方两支中高音单元分别朝前场与后场发声,以三向发声同时获得良好的音像定位与音场包围感。


New IW150:经典款监听喇叭S150的嵌入式版本


Miller & Kreisel就是傻得可爱,人家用低成本作嵌入式喇叭,它却是把高端监听喇叭做成嵌入式版本,这里介绍的IW150,单元配置延续Miller & Kreisel著名监听喇叭S150的经典设计:以三高音单元Line Array,两支中低音单元结合密闭式箱体结构,三高音单元阵列不仅能承受更大的功率,在平均分摊工作下能降低失真,并且利用相位干涉在前方形成隐形的单向扩散号角:水平方向仍有着宽广的扩散角度,垂直方向的高音发散角度则予以控制,减少天花板与地板的反射,使声音更严整清晰,音像定位更明确。用两支中等口径单元的作法则能提高灵敏度和承受功率,且振膜与音圈总成这些“活动部分”都比大口径单元质量更轻,再加上以密闭式箱体结构利用空气压力加强振膜发声后的制动,整体设计显然都是为了获得优异的瞬态特性。


3.jpg


IW150与IW150T在喇叭本体正面周围都有表面加上橡胶的强力磁铁,能稳稳地吸附在金属网罩上,它们的金属网罩(见图)可配合装潢喷涂各种色彩的涂装,在视觉上与墙面合而为一。


IW150T:一对能抵上对环绕喇叭的包围感


与IW150同系列的IW150T是最近刚上市的新制品,S150的最佳搭档是三向发声的S150T环绕喇叭,IW150T则是近似于最新版S150T的嵌入式版本。


4.jpg


 IW150与IW150T的箱体都是以18mm的中密度纤维板(MDF)制作,表面加上能防虫、防尘、防潮的黑色聚氨酯涂装,并且在背板加上两条阻尼垫抑制振动


环绕喇叭最终的任务是顾好聆听空间后半场的包围感与音像定位,老玩家都知道Di-pole环绕喇叭藉由朝前后两方高音单元的反相,使发声一分为二,一对Di-pole环绕喇叭就能营造出如同两对环绕喇叭构成环绕阵列的包围感,IW150T则应用Miller & Kreisel独特的Tripole设计:相当于把单向与Di-pole环绕喇叭合而为一,以两支2.35吋中高音单元分别朝音场前后发声(相当于Di-pole),正面的高音与中低音单元(与最新IW150同款)则朝向聆听区域,使这款环绕喇叭能够同时展现出如同Di-pole喇叭的后方音场包围感,以及单向发声喇叭清晰的细节与明确的音像定位。


无论您是希望听见录音原貌的音乐爱好者,或者是想要充分展现电影音效磅礴气势与强劲能量的暴力派玩家,若要以嵌入式喇叭构成系统,除了IW150与IW150T的组合之外,您很难有找到更好的选择。


5.jpg


※    本文原载自台湾《AV新视听》杂志。


※  如欲了解更多信息,您可以在脸书上关注“米乐影音 Miro Sound & Vision”,或者访问米乐数码影音官网(www.mirosoundvision.com)及致电(021)36522009/365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