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音频的数字化殿堂中,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芯片是当之无愧的“心脏”。它决定了如何将冰冷的二进制代码重塑为温暖动人的模拟声波。在这场关乎声音灵魂的创造中,日本旭化成(AKM) 与美国ESS Technology 的两强争霸,构成了近十年来的主旋律。这远非简单的型号对比,而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哲学路线之争:是追求极致测量指标,还是回归人耳感知的愉悦?
本文将从核心技术架构、测量指标与主观听感的辩证关系入手,深度剖析这两大芯片巨头的恩怨情仇。
核心技术架构:背道而驰的哲学理念
AKM:Velvet Sound(天鹅绒之声)—— 为听感服务的艺术
AKM的技术之路围绕着其标志性的“Velvet Sound”理念构建。
其核心在于解决传统Delta-Sigma DAC固有的一个难题:量化失真(Quantization Distortion)。
●多比特架构(Multi-Bit): AKM在其高端芯片(如AK4499)中坚持采用多比特Delta-Sigma架构。与单位元(Unit Element)架构相比,多比特结构在理论上能产生更低的固有量化噪声和更好的线性度。其挑战在于需要极高的元件匹配精度,而AKM在此展现了其深厚的工艺技术底蕴。
●OSR倍增器(Oversampling Rate Multiplier): 这是AKM的一项独门绝技。它允许在初始采样率之上,通过数字处理进一步倍增过采样率。例如,将44.1kHz的信号提升至惊人的705.6kHz或更高(8x/16x)。超高的过采样率能将量化噪声推向更高频带,使得模拟低通滤波器设计变得极为简单,有效避免了相位失真和群延迟问题,从而获得极其平滑的频率响应。
●Sound Color音色调节: AKM芯片内置了数字滤波器选项和“Sound Color”模式,通过微调频响曲线,允许用户和厂商在“清脆”、“缓慢”等不同衰减模式间选择,为用户提供了一丝个性化的调音空间。
AKM的技术目标非常明确:并非一味追求纸面数据的巅峰,而是通过技术手段,有针对性地消除令人不悦的失真,最终服务于“柔和”、“顺滑”如天鹅绒般的主观听感。
ESS Technology:HyperStream II & Jitter Eliminator —— 为指标而生的科学
ESS走的是一条极致的“技术征服”之路。其Sabre ES9039PRO/ES9038PRO 系列芯片常年霸榜各类测量数据清单,堪称“指标怪兽”。
●HyperStream II 架构: 这是ESS的核心专利。它是一种基于单位元(Unit Element)的DAC架构,但通过一种基于Σ-Δ调制器的动态元件匹配(DEM)技术,实现了惊人的线性度和极低的失真。HyperStream调制器的工作频率远高于传统设计,能有效地将噪声整形到远超人耳可闻范围之外,从而实现近乎恐怖的动态范围(DNR)和信噪比(SNR)指标。
●32位Timing Jitter Eliminator(时钟抖动消除器): 这是ESS的另一大杀手锏。传统DAC对输入时钟的抖动(Jitter)极其敏感,微小的时序误差都会转化为可闻的失真。ESS内置的硬件Jitter Eliminator电路,能异步重时钟(Asynchronous Re-clocking)输入信号,极大程度地消除了对前端时钟质量的依赖。这意味着,即使用一台普通的电脑作为转盘,ESS DAC也能产出背景极其漆黑、干净的声音。
●THD补偿器: 芯片内部集成补偿算法,可进一步优化总谐波失真(THD)。
ESS的技术逻辑是纯粹的科学理性:通过革命性的架构,从物理层面将一切可测量的失真和噪声压制到最低极限,从而在理论上获得“完美”的信号还原。
性能指标对比:数据的客观博弈
从实验室数据看,ESS芯片通常占据明显优势
必须强调的是:芯片指标 ≠ 整机性能。 上述数据是芯片在理想实验室条件下的极限潜力。整机的最终表现极度依赖于PCB布局、电源设计、时钟系统、模拟输出级(Op-Amp)的选择与调校。一个设计糟糕的电路板会彻底浪费一颗顶级芯片的潜力。
主观听感:科学与艺术的终极辩证
这是争论的焦点,也是“芯片论”最容易被误导的地方。
AKM 的“天鹅绒”之声:其声音特性是其技术理念的直接体现。多比特架构和超高过采样率带来了更自然的谐波结构,听感上表现为:
●温暖细腻:中频富有情感,人声表现极具感染力。
●高频顺滑:延伸自然而不刺耳,长时间聆听不易疲劳。
●宽松模拟:声音氛围感好,有类似黑胶唱机或开盘机的模拟韵味。
●擅长领域:人声、爵士乐、布鲁斯、古典室内乐等注重旋律与情绪表达的音乐类型。
ESS 的“超级解析”之声:其声音是HyperStream和Jitter Eliminator技术的必然结果:
●极致细节:解析力极高,能挖掘出录音中最微弱的细节。
●强大动态:瞬时响应快,爆发力强,交响乐齐奏和电子乐鼓点冲击力惊人。
●背景漆黑:得益于出色的抗抖动能力,声底非常干净,结像清晰锐利。
●潜在风险:若厂家调校不当,其高解析特性容易走向“数码味”(Digital)、声音偏冷、偏硬,甚至产生“ESS glare”(ESS刺眼感),在高频段显得过于刺激和疲劳。
结论与选购指南: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摒弃“唯芯片论”:切勿仅凭芯片型号判断一台DAC的好坏。电路设计、电源和模拟输出部分才是决定最终音质和音色的关键。一个优秀的品牌能用ESS芯片做出温暖耐听的声音(如Chord),反之亦然。
●根据听音偏好选择:如果你是音乐性和韵味的追求者,喜欢温暖、模拟的声音,主要聆听人声和古典,那么采用AKM芯片的DAC(如来自Marantz, Teac等品牌)可能是更安全的选择。
如果你是解析力和动态的极致追求者,喜欢监听风格,主要聆听大编制交响和电子乐,那么采用ESS芯片的DAC(如来自Topping, SMSL, Benchmark等品牌)更能满足你对“素质”的渴望。
●耳听为实:数据和技术分析仅为参考。最终决策必须建立在亲自试听的基础上。在不同的系统搭配中,同一颗芯片的表现千差万别。你的耳朵,才是这场“核战”最终、也是唯一的裁判。
综上
这场AKM与ESS的对决,没有绝对的胜者。它恰恰体现了音频领域的终极魅力:在精确的科学测量与主观的艺术感知之间,存在着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平衡的、广阔而迷人的灰色地带。而给买家们最好的选购建议是:不要只看芯片型号做决定,而是应该基于整台DAC设备的实际评测和听感去做选择,或者最好能亲自试听。芯片决定了声音的底子和潜力,但最终的口味(调音)是由品牌厂家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