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美声QX(琴弦)系列



20.jpg

1977年,Mr. Farada Azima在英国创立Mission(美声)时,身边有着一群和他抱着同样目标的年轻人。他们新锐、年轻、有朝气,且对声音传真的技术有着颠覆性的新想法。如同品牌的名词一样,Mr. Farada Azima和他的伙伴们将传递最真实美好的声音当做终身的使命和追求。


Mission的颠覆性始终贯穿着四十年来的整个发展历程。从品牌初创时期,便拿到了不少的行业“第一”:1978年,世界上第一款采用聚丙烯喇叭单元的音箱——770系列扬声器;1979年的直流藕合式唱臂及倒排单元扬声器;1981年的直流供电前级,最快瞬变的MOSFET放大器以及1983年的SORBOTHANE避震板。无论是材料应用,还是技术创新,抑或是设计理念,Mission处处体现出前人所不敢想的创新意识。时至今日,Mission始终保持着开创性的进取精神,为声音的传真表现而竭尽全力。


21.jpg


这些年音响产业的发展,不约而同都往价位更高的区域走,许多音响迷都发现,心仪的器材越来越贵,越来越买不起。还好,我们还有Mission!

 

传承经典制造精品


作为Mission 40周年的经典传承之作,全新QX(琴弦)系列秉持了Mission一贯的精品风格。除了继续沿用Mission标志性的“反向驱动几何学设计”外,在扬声器单元和导相技术上也采用了众多突破性的技术。在这个“细节为王”的音响圈内,很难得在一款高性价比的产品上挖掘到这么多的技术细节。


22.jpg

 

突破极限高音真正无音染


 首先看看QX(琴弦)系列的高音单元,采用子弹头式中心导波锥帮助音场自然扩散之余,还克服了传统球顶高音容易产生失真聚焦和声波反相的现象;特殊声学角度设计的双后腔无反射密闭腔,从而使振膜向后的辐射声波经特殊装置引导而逐渐消失,保证高音的真正无音染;同心圆双振膜的设计,促使谐振频率有效降低,而高音上限则突破了普通高音的极限,达到了40KHz。


23.jpg

 

增强振动刚性拓宽低频响应


为了保证QX(琴弦)系列对播放任何音乐风格都有着优异表现,Mission的中低音单元采用了反边锅底设计,并在振膜中加入了特殊的长纤维复合材质,极大增强了振动的刚性,拓宽了低频响应和更低的失真。这样的设计在大功率与大动态的表现中,同样效果惊人。


25.jpg

 

反向悬边设计和“梳状”齿形设计确保中低音原始声态


Mission最新研发的专利“梳状”齿形低音饰圈,通过精密的拟真计算和严苛的听音测试,准确过滤多余的中频及谐波,确保了中频自然、干净,纯正的表达出声频敏感区域的原始声态。中低音单元中的反向振动悬边设计,除了能够承受大功率与大动态音乐,还克服了传统波浪式悬边的拉边后果,最大限度降低了低频谐波的失真。


26.jpg

 

带式导向管控制声音纵波方向


为了要让QX-5重现足够的低频,采用低音反射式设计是很自然的选择,不过QX-5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圆形或方形导向管设计,QX(琴弦)系列采用独特的带式导向管,对声音纵波方向控制有了相当的选择性。配合对分散气流有着显著表现的发散式凹纹设计,让音乐的低频干净、有力而不完整,音频的整体控制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另外,这种独特的带式导向管开口,可以降低圆形低音反射孔在气流通过时所产生气流噪讯,带式导向管开口的设计,可以让空气更自由地流通,靠更大的出口截面积,减少气流噪讯。当然,这种低音反射孔的形状改变,并非Mission专有的技术,而是许多音箱设计者都知道的原理,但是这样做低音反射孔,绝对比一般低音反射孔单纯塞一根管子所需成本要来得高,偏偏QX-5又是成本受限的音箱,却选择成本相对较高的设计,您看,Mission是不是一家对消费者诚意十足的音箱厂家?


如同所有的Mission产品一样,QX(琴弦)系列同样采用“反向驱动几何学设计”。通过将高音单元放置在低音或中音单元之下,利用高频镜像原理,让高音与中音和低音有效的同步,从结构上解决了音频传播的同步问题,不需要在分频电路中再设计时间校准的延迟电路,减少电子元器件对声音的影响,实现真正的Hi-End。


27.jpg

 

科技美感匹配现代家居


Qx(琴弦)系列箱体的设计与众不同,在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嵌入了数控精密切割的拉丝氧化铝板。箱体装嵌工艺奢华,充满了现代科技美感,完美匹配各类家居风格。同时,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减少低频穿透,降低低频折射、衍射后的反噬现象。配合箱体四周的圆弧工艺设计,进一步减少箱体内的驻波,让声音更加通透、纯净、自然。

 

搭配


音源采用Audiolab 8300CD CD播放器,8300CD既是CD播放器,也是一台USB DAC,甚至还内建了数字音控,将之当成数字前级直接搭配后级使用都可以。Audiolab 8300A充当前级,后级用两台Audiolab 8300MB单声道后级,这是一对尺寸迷你、推力强悍的大功率单声道后级,一般市面上大功率单声道后级都爱走“壮汉”路线,仿佛不够壮硕就不够威;但Audiolab却反其道而行,他家深知年轻音响迷往往没有足够大的聆听空间,所以拼命想把大功率单声道后级做小。看到8300MB宽216mm、高150mm、深379mm的迷你尺寸,一定很难相信其输出功率在4Ω负载下为350W(8Ω时为250W),而且在4Ω负载时峰值功率可高达450W!


主角是QX(琴弦)系列的QX-5落地音箱,每声道采用一只1.5英寸子弹头式织物球顶同心双振膜高音单元、两只6.5英寸长纤维复合反边鼓纸中低音单元和一只12英寸长纤维复合反边鼓纸低音单元。我们都知道,音箱单元的振膜直径越大,制造难度就越高,不仅振膜本身质量大,变形与失真的可能性也提高,更不利于功放的控制。也就是说,振膜运动必须跟随音乐讯号而启动或停止。根据我们熟知的惯性定律,质量越大的振膜越难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启动或停止时,难免会产生时间差,如此一来不仅相位失真提高,还会产生音染。QX-5落地音箱的中低音单元和低音单元都采用同样在振膜中加入了特殊的长纤维复合材质,使振膜变得又轻又硬,如此一来既能获得想要的低频延伸能力与量感,还可以得到更快的速度感。至于中音与低音全部采用一样的单元有什么好处?好处在于中频段与低频段的声音特质(包括音质音色表现)能够完全一致,使得中频段与低频段的连续性与一致性非常高。


试听


首先听听《Tutti!》的第14首“E.C.F., From Presque Isle”,在QX-5身上又找回那种宽松的音乐感染力,音场异常庞大,管弦乐中各个乐器组之间的呼吸空间都似乎放大了一样,各种乐器的声音都变得十分饱满鲜活,完完全全的把立体声的浮凸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条理分明的层次感、细微的弱音、无所遁形的细节……都让我忘记了面前这对音箱的存在,产生了一种从容不迫、埋身于大型交响乐团之中的真切感受。


再听听原音精选中的布里顿“简单交响曲”第二乐章。事实上,我最喜欢QX-5在重播这首曲子的表现,感觉就是每一个声部、每一次的拨奏的细节都听得清清楚楚,最后QX-5把这些乐器、声部融合在一起,加上丰富的泛音,达到一个高度一致的和谐感,美极了!您可以感受到布里顿音乐中那种富有魅力的简朴单纯。弦乐队里的每一个声部都是那么的活跃,线条感非常棒,不同弦乐组拨奏的颗粒感清晰,很有弹性。整体音质带着舒服的宽松柔美,声音的密度很高。这种既真实、又轻松的音乐表情,竟然把我带到了活生生的音乐厅现场!


接着用Audiolab 8300CD多功能播放器播放英国著名女歌手Adele的数码音轨文件。Adele的歌声十分考验音响系统中高频的平衡度。如果声音缺乏厚度和泛音,那么可能会感到干瘦尖锐,入耳生涩,但如果一味追求厚度,又无法重现Adele演唱时那种天生灵气。QX-5在人声音调升高时有着漂亮的延伸,光泽明亮而且一点也不刺耳,当她唱到失去爱人那种黯然神伤的低回之处则具备温软的声音质地,声音密度和层次都表现出高度的均衡度,Adele的口唇变化、气韵转折,种种细节衬托出演唱的活生感,果然在QX-5身上能表现出“人声是最好的乐器”这句话的精髓之处。


28.jpg

 

总结


这对不算贵的Mission QX-5落地音箱的声音究竟有哪些高妙之处?首先,QX-5拥有一流的弦乐表现,独奏时的结像力、揉弦的微动态、擦弦细节表现出很高的乐器实体感,并且在浓郁和明亮之间取得一个非常悦耳的平衡点;其次,她能重现录音的空间感,丰富的堂音表现出深邃而透明的场景;再次,它对音乐中激昂的大动态场景刻画得十分生猛,而且在大声压中没有遗留音乐细节,所以音乐的感情也就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


29.jpg